水產品包裝設計|福建水產行業營銷策劃|福建水產行業品牌策劃|水產品活動策劃 【聚焦】福建海洋水產 徘徊在“銀行”門口 分析篇 福建海洋水產陷入發展瓶頸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洋國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占福建國土的“半壁江山”,擁有3324公里的海岸線,居全國第二位。海岸線漫長曲折,形成大小海灣125個,沿岸海域生物資源種類多、數量大,具有經濟價值的各類生物資源400多種,海珍品馳名中外。 在福建省水產加工流通協會秘書長李金秋看來,福建擁有良好的海產養殖優勢與資源,是一個亟待開發的“海洋銀行”。但記者通過對福建莆田、寧德、福州、漳州等多個沿海城市的水產企業走訪發現,福建水產業雖然坐擁“海洋銀行”,卻因為產業化程度低下、品牌營銷意識薄弱,與浙江、山東等海洋水產大省相比,福建海洋水產產業呈現出野蠻生長、短板突出、產品附加值低等種種劣勢,產業發展亟待提速。 多年前,海洋水產品還是被商家視為暴利的行業,而今,因市場與品類的細分,競爭日益加劇,暴利不再,很多企業陷入發展瓶頸。如何突圍,成為企業家關心的頭等大事。 優勢資源成為他人“嫁衣” 古人晉張華曾在《博物志》中提到:“東南之人食水產,西北之人食陸畜。”到過福建的朋友都會感嘆海產品的品類豐富——魚、蝦、蟹、貝類、藻類、海生哺乳類動物都是當地市場上常見的食材,福建人年均水產品占有量超過200公斤,為全國最高。 在這龐大市場的背后,隱匿了大大小小數千家水產企業,從產品定位可劃分為冷凍類、鮮品類、干活類、調理類,產品線更是豐富多樣。但市場的熱鬧表相難掩近年來行業發展的落寞本質,李金秋認為福建水產有兩大劣勢,一是產量大、產值低;另一個是品牌缺失明顯。 對此,圣美品牌營銷機構資深營銷實戰專家分析,“中國水產業的成功營銷,最典型的應該是獐子島。獐子島以原產地為品牌依據,以海洋牧場為產業基點,構建起扇貝、海參、鮑魚等不同品類的產品化營銷體系,形成了強勢品牌效應與市場占位。”反觀福建頗具代表性的南日島鮑魚、東山縣鮑魚、寧德大黃魚等具有獨特地標性水產品,由于產業化程度低,企業大多集中在養殖、捕撈等前端環節上,產業優勢只能體現在產量上,而非產值上。“寧德大黃魚的質量被公認為全國最佳,大部分鮮品都會被江浙的商家收購,然后加工之后提升附加值,最后的成品價格往往數倍于鮮品收購價。”李金秋感嘆,“福建的水產企業是幫其它沿海省份的企業做了嫁衣。” 同樣的,因為福建水產產業競爭的粗放化,莆田南日島與漳州東山縣的鮑魚資源同樣面臨著來自市場的挑戰。“由于上游產業門檻較低,現在這兩個地方聚集了太多的鮑魚養殖場,幾乎是見縫插針、密密麻麻,一方面過度養殖使得鮑魚的品質開始下滑,另一方面也致使市場供求關系失衡。”有熟悉福建水產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海帝(福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企劃總監魏長春也感嘆:“一方面是三公消費限制了高端餐飲的發展,另一方面是供大于求的市場現狀,都在讓鮑魚的收購價在這幾年里波動較大,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趨勢。”記者了解到,以定位于中檔消費的五頭、九頭鮑為例,收購價都從去年開始比往年同期下滑了30%。 ===關注圣美咨詢=== 圣美官方網站:http://www.solome.com.cn/ 圣美微博:微博查找賬號“圣美咨詢”關注即可 圣美微信:掃一掃下面的微信二維碼點擊關注即可,或者通過微信“添加好友”,選擇“搜索公眾賬號”,查找“圣美咨詢”,找到“圣美咨詢”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