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 2014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
2月起,安徽省把皮棉、棉紗納入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范圍,成為全國范圍內首個打破“高征低扣”政策的省份。消息傳出后,河北、河南、浙江、湖南、山東、陜西、江西、江蘇也先后開始了“高征低扣”改革。
4月1日,國家對儲備棉銷售政策做出調整,標準級競賣底價將由18000元/噸調整為17250元/噸。
4月5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布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每噸19800元,對新疆地區的棉花生產者實行差價補貼。生產者按市場價格出售棉花,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國家給植棉戶補貼,以保護植棉戶種植收益,而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國家不發放補貼。
9月1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新疆棉花直補細則正式出臺。
9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2015年除發放按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的89.4萬噸棉花進口配額滿足紡織配棉等需要外,不再增發進口配額,并引導國內紡織企業多用國產棉。
12月中旬,《安徽省2014年棉花補貼工作實施方案》出臺,棉花補貼對象為安徽省棉花實際種植者,補貼方式為以縣(市、區)為單位,按照當年棉花實際種植面積和當地畝均補貼標準發放補貼資金,這是安徽省首次出臺棉花補貼方案。
這一年,中國服裝設計迎來了嶄新的發展。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日益激烈的設計呈現盛宴,不同銷售平臺上設計師品牌的不斷成熟和進步,集成智慧-APEC領導人服裝“新中裝”引發的“新中式”設計熱度不減,這一切,足以見證和詮釋中國服裝設計的2014。
產業鏈協同創新迎來新高度
2014年11月10日晚,身著“新中裝”的21個經濟體領導人在北京水立方的優雅呈現,讓APEC工作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歡欣鼓舞,也讓“新中裝”設計在國際鏡頭面前展露頭角,收獲滿屏的贊許。在這一刻榮耀的背后,是集設計師、院校、企業等各界力量共同努力的結果。
2014年APEC會議北京市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成員、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北京服裝學院院長劉元風介紹說,APEC領導人服裝設計制作工作自2013年12月下旬正式啟動,北京市APEC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定向向全國70家企業、259位設計師和18所高校的服裝設計師發放了設計邀請函。
2014年2月下旬,455份設計稿件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集中到承擔具體實施任務的北京服裝學院。3月8日,在第一輪評審中,60份設計稿脫穎而出。3月上旬,入圍確認函從評審組發出。獲得確認函的設計師要著手制作樣衣。8月下旬,領導人及配偶服裝最終確認,隨后服裝進入緊張的制作環節。10月底,21個經濟體領導人和配偶的40余套服裝陸續出爐。
耗時一年,反復修改,精心制作,也難怪,在11月10日最終公布的那一天,許多設計師與面料供應商都內心澎湃,激動不已。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表示,這次APEC服裝的設計,是實踐產業鏈協同創新非常典型的例子。一方面,在媒體上表現出來的是設計師,但另一方面,在每一個設計師的后面,都是非常龐大的上游面料團隊,幾十家企業,與設計師通力配合,完美地展現了產業鏈協同創新的方式。這種創新方式,也是我們這幾年所一直摸索的。
其實,不僅僅是本次APEC會議,設計師與面料供應商等環節的合作早已在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有著集成體現。“我們目前正在開始對‘十三五規劃’進行研究。其實現在中國紡織服裝中小企業多,包括如何實現中國紡織行業向創新要素競爭優勢轉型是未來發展的關鍵。紡織行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目前棉花與化纖等原料價格的波動等不確定因素使得企業發展面臨更多挑戰,協同創新雖然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但具體如何進行,縱向與橫向的產業鏈如何有效整合,也是我們在不斷探索的。”孫瑞哲表示。
中國設計發展新機遇
目前,中國服裝產業下行壓力巨大,不僅是市場的問題,同時也是產業結構的問題,產能過剩、同質化現象嚴重,而產業升級必然需要設計創新。“新中裝”的出現,恰恰為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服裝設計創新能力提供了大好機會。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李當岐一直在倡導中國古老文化與現代設計的交融,他在總結APEC會議領導人服裝設計時說道,這一次的成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體現,是中國服裝產業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是振興市場的需要,是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服裝設計需要創新,在設計創新中,應放棄剪貼式的符號設置,深入研究中國文化,將中國文化融化到現代設計中。新中裝是一個概念、風格和類型,而不是某個具體款式、材料和元素,是能體現中國文化特點的新設計。它留有很廣闊的創新空間,它是一個引子、啟發、方向。每一個設計師和品牌應該針對品牌的目標市場進行深入設計研究創新。”
本次APEC領導人服裝面料的核心供應商江蘇鼎盛絲綢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吳建華告訴記者,目前,宋錦面料的生產即使三班倒也不足以應對市場需求,每天前來咨詢洽談的人絡繹不絕,公司不得已已經停止新客戶的宋錦面料采樣。與此同時,江蘇省政府、蘇州市政府針對“新中裝”的輻射效應,宣布大力扶持鼎盛等絲綢企業的發展,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同時,國內著名的面料供應商,浙江天一紡織的總經理魯建平也告訴本刊,“新中裝”的成功帶起了一股熱潮,很多采購商都前來咨詢,連平時很少生產中式服裝的報喜鳥等男裝企業都紛紛催促面料供應商,共同開發中式面料,以應對市場的需求。
在服裝行業面臨嚴峻挑戰的當下,“新中裝”的成功給予了萎靡不振的市場一劑強心劑,不少設計師品牌都已在店鋪推出中式服裝的設計。對于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優秀元素的運用,傳承創新大量世界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再一次被推到新的高度。
“對于設計師而言,APEC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業內外人了解服裝設計師的工作。APEC服裝設計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幫助消費者了解在高新技術驅動下中國傳統工藝的再創新。”NE·TIGER品牌創始人、藝術總監張志峰說,這也同時促使大眾消費者理解、接受和選擇中國本土設計,“話語權”有所提升,“APEC的中式服裝不僅是對全球化時尚語言的一次解讀,同時也使本民族的文化得到了一次傳承與推廣,可以說,這是一次中國設計對世界的‘宣言’,意味著中國時尚設計的無限未來與無限可能”。
“其實,法國、韓國等國都曾在國際大型會議上主動營銷自己的優秀品牌,本屆APEC把中國元素、產品帶上了國際舞臺,政府主導更具權威性、話語權,借著這個契機,中國服裝產業國際化將邁上一個新臺階。”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說。
的確,推動“新中裝”和“新中裝”之后的中國設計,需要發揮政府、行業、高校、企業、設計師的作用,多管其下,集思廣益。通過傳統服飾載體激活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民族記憶和創新活力,是當代設計師尋求自我突破的一個重要方式,當然,我們不應該僅僅局限在這一個方面。
“其實,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講中國元素,但是我們并沒有真正地將中國元素運用好,我覺得這次APEC的服裝設計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它會讓我們中國的設計師以更加開放、更加多元的視角來看待設計,不管是民族的還是世界的,只有滿足大眾消費需求的,符合大眾審美要求的,能夠被大眾接受的,才是好的。”美籍華人設計師,GRACE CHEN高級定制工作室的設計總監陳野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