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環境管理
ISO14000認證是繼ISO9000認證之后,又一個以統一的國際標準為依據的管理體系認證。這兩個體系認證不僅都源于國際標準化組織頒布的系列標準,而且它們之間有著諸多的相同點和內在聯系。
ISO9000認證在世界上始于1987年,比ISO14000認證早了10年。也正因為最先實行的ISO9000認證在世界范圍的成功,堅定了國際標準化組織效仿ISO9000的經驗,力求通過實施與ISO9000認證相類似的ISO14000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為解決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再做貢獻的決心。
ISO14000認證同ISO9000認證一樣,都是組織的自愿行為,組織如果希望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就必須依據ISO14001的要求,建立起完整的用文件表述的環境管理體系,通過運行及內部評審,證明這個體系是符合標準要求的、有效的,便可向有資格的第三方認證機構提出申請,雙方如能達成協議,認證機構便會派審核員到現場審核,如能通過審核,認證機構便會組織頒布認證證書。
組織通過認證,獲得第三方認證機構頒發的證書,這就意味著組織取得了客觀證明,它向社會表明本組織兌現環境承諾和對環境因素的控制能力。從而通過第三方認證機構的證實,樹立起善待環境的企業形象。在綠色消費之風盛行,綠色貿易壁壘林立的形勢下,有了這張"綠色通行證",對企業是很有意義的,它不僅是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有時甚至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有遠見的企業在ISO14000標準還處于草案階段,他們就根據得到的信息,做好了認證的準備工作,ISO14000標準一發布,他們便搶先通過認證,其發展速度超過了ISO9000認證。這種現象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ISO14000認證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207)制定的。TC207于1993年6月成立并開始工作,到1996年10月先后制定并經ISO頒布了兩批共5個屬于環境管理體系和環境審核方面的標準。以后又陸續頒布了術語、環境標志、生命周期評價等方面的標準。預計到2000年末將有20個左右的標準出臺。ISO14000系列有可能成為比ISO9000還龐大的管理標準體系。
第一批頒布的5個國際標準,我國均已等同轉化為國家標準,即:
GB/T24001-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 規范及使用指南
GB/T24004-ISO14004 環境管理體系 原則、體系和支持技術指南
GB/T24010-ISO14010 環境審核指南― 通用原則
GB/T24011-ISO14011 環境審核指南― 審核程序―環境管理體系審核
GB/T24012-ISO14012 環境審核指南― 環境審核員資格要求
上述這5個標準,前兩個是有關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后3個是有關對環境管理體系進行審核的標準。有了這5個標準,就為開展ISO14000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審核準備了統一的國際準則。我國當前開展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完全是依據這5個標準進行的。
ISO頒布這5個標準的目的,是支持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所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對實施和改善環境管理體系的組織提供幫助,向組織提供一套關于有效地建立、改善并保持環境管理體系的方法,使組織具備適應未來環境工作及國家和國際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