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資源稅改或由從量計征到從價計征_上海建筑稅務
財稅小知識:
問:我公司2009年購入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按稅法規定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稅法規定為五年,我公司是按十年計提折舊。現在器具提前報廢并發生損失,請問應按清單申報還是專項申報扣除?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 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 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規定:第九條 下列資產損失,應以清單申報的方式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
(一)企業在正常經營管理活動中,按照公允價格銷售、轉讓、變賣非貨幣資產的損失;
(二)企業各項存貨發生的正常損耗;
(三)企業固定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報廢清理的損失;
(四)企業生產性生物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發生的資產損失;
(五)企業按照市場公平交易原則,通過各種交易場所、市場等買賣債券、股票、期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等發生的損失。
第十條  前條以外的資產損失,應以專項申報的方式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企業無法準確判別是否屬于清單申報扣除的資產損失,可以采取專項申報的形式申報扣除。
因此,貴公司的器具提前報廢而產生的損失應按專項申報扣除。
【鐵礦石資源稅改或由從量計征到從價計征】 ◎ 內容摘要:在煤炭、天然氣資源稅改完后,鐵礦石資源稅已成為改革重點,現在有一個專門的班子在負責,具體的改革方案還在做。
在敲定能源資源稅改革后,關于鐵礦石資源稅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
11月24日,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雷平喜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在煤炭、天然氣資源稅陸續改完后,鐵礦石資源稅已經成為改革的重點,現在有一個專門的班子在負責,具體的改革方案還在做。
此次改革的大方向就是要將目前的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這個思路已經基本確定。
實際上,從2009年開始,國家就針對鐵礦石稅負問題做過專門調研,此后,業內關于給國產礦減負的呼聲一直不斷。尤其是,在鐵礦石供需形勢發生逆轉、價格持續下跌的今天,國內礦山企業已經到了不減負不行的地步。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份,國內礦山行業中,虧損企業數已經達到741家,占企業總數的215%,虧損企業單位數同比增長273%;虧損企業虧損總額47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59%。
企業盈利不斷下滑,但背負的各項稅負并未明顯減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各地涉及鐵礦企業稅費種類近三十種,除企業通常需要繳納的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常規稅種外,還有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維簡費、安全費、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土地損失補償費等名目繁多的特殊稅費項目。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新偉向記者介紹,如果以單獨的稅費項目來看,在上述各項稅負中,資源稅的占比是比較大的。
資料顯示,我國鐵礦石資源稅征收始于1984年,1994年后調整為從量定額征收,征收范圍為每噸2-30元,并根據礦山不同類型和等級來給予不同的征稅標準。2002年鐵礦石資源稅下調,按規定稅額標準的40%征收,2006年重新向上調整至60%,2012年上調至80%。中國鐵礦石品位普遍較低,平均品位在20%-40%之間,每生產1噸635%品位精粉需要158-3175噸原礦,每噸精粉應繳稅額為26-63元。劉新偉說。
但從量計征的辦法,逐漸在其后的執行中暴露出種種弊端。
中聯鋼分析師朱金龍表示,之前的從量計征中,各個地區各個礦山不一樣,實際相差很大,對于很多品位很低的礦山來說很不利。比如,以原礦產量計算資源稅,一個原礦品位30%的礦山,生產一噸精粉需要消耗三噸原礦,只需繳納三噸的資源稅,如果是原礦品位15%以下的礦山,一噸精粉就要繳納七八噸原礦的資源稅。從量計征不會考慮礦山實際盈利的情況,行情無論好壞,資源稅是一樣的。他說。
雷平喜同樣意識到了上述問題。他向本報記者表示,新的改革方案一定要合理,大方向就是從價計征,這個已經是改變不了的了,現在就看具體的執行范圍怎么定。
但他也透露,目前改革方案還很不成熟,所以具體什么時間推出還不好說。現在的問題是,每個礦山差別也很大,具體怎么從價計征,是全國統一定一個計征范圍,還是一個礦區設定一個范圍,這個變數還比較大,明年能否推出還不好說。
楊家聲還認為,鐵礦石的長期需求依然強勁,行業的困難是暫時的,只要扛過了這個冬天,鐵礦石行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是可以預期的。因此,加大對礦山行業的政策支持很有必要。
不過,在朱金龍看來,從價改革只能稍微減輕相關企業的負擔,礦山的稅費項目實在太多,甚至難以計數,單獨減少資源稅的用處不大,中國礦山企業的成本高于國外礦山,才是制約中國礦山生存的最大命門,這個是稅改所解決不了的。據悉,對于一些礦山來說,即使全部稅費都得以免除,將總成本降低20%-30%,要與國外大礦山低至40美元乃至20美元以下的超低成本相抗衡,仍有難度。
◆其他財稅相關新聞:
◆鐵礦石資源稅改或由從量計征到從價計征
◆個稅改革何時破局引關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是趨勢
◆說說消費稅那些事
◆地方財稅改革新動向:房地產稅將成地方主體稅種
◆年關將近 12萬元個稅申報須“自行”
◆七地試點跨境電商保稅進口 網上買洋貨走向陽光化
◆為推進稅收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
來源:http://www.nbba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