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山抱水 水抱山,宜人賞景 景宜人。"浙江省永嘉縣橋頭鎮位于永嘉縣西南部。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橋頭就形成了服裝輔料專業市場,主要產品為鈕扣和拉鏈等服裝輔料,經過多年發展,逐步形成了服裝輔料產銷基地。現在已經形成了以鈕扣、拉鏈為龍頭,上下游產品及各類配件齊全的產業群,成為民營經濟的搖籃,“小商品、大市場”的樣板,溫州模式的典范,引起了國內外的普遍關注,被譽為“東方布魯塞爾”,被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命名為“中國鈕扣之都”和“中國拉鏈之鄉”。
“東方第一紐扣市場”崛起
橋頭紐扣市場,是溫州改革開煩惱過的橋頭堡,它的崛起,可以說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開啟先河的一個典型縮影。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很多人還沉浸在計劃經濟的社會構架之中時,素有經商傳統和極富市場闖蕩經驗的橋頭人,便悄然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財富總動員。
當時,敢為人先的橋頭人在外地彈棉花過程中,發現百貨商場里形形色色的紐扣很暢銷,一次在一家紐扣廠撿到一堆次品紐扣后帶回橋頭,沒想到生意非常好。自此一發不可收,橋頭人競相到外地進貨,橋頭鎮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上千個紐扣攤位。
“1983年,紐扣市場得到縣政府批準開放后,攤主們籌資30余萬元重新修建了市場,并奇跡般地迅速發展。”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市改革開放十大風云人物、橋頭紐扣市場元老級人物王碎奶回憶說,當年的老市場附近街道狹窄,行人摩肩接踵,從高處望去,只看到密密麻麻的人頭。同時,攤位卻迅速發展到了4000多個,其中僅紐扣一項就達22大類、3000多個品種,匯集了全國各地800多家紐扣廠的產品,平均日成交額達30多萬元,年成交額達到上億元。同時,引起了當時國內外媒體的強烈關注和巨大反響,中央、各省市、港澳臺和外國媒體,經濟理論界紛紛到橋頭紐扣市場采訪、調查。新華社《半月談》雜志橋頭紐扣市場為東方布魯塞爾,海外媒體則譽為“東方第一紐扣市場”。
外貿訂單眾多吹來暖風
近年來,各類原材料的不斷上升,勞動力成本增加,讓眾多企業日子開始難熬起來。由于不少拉鏈企業是銅制產品,銅料價格漲了近一倍多,許多企業不得不選擇停產,但對紐扣產業來說,中東、非洲等地域的需求量卻有所上升,一些外國人過來大量訂購質量相對一般的普通樹脂紐扣、塑料紐扣。
新城紐扣是橋頭鎮上一家老牌的紐扣企業了。從2000年涉足外貿行業,到如今,讓老板感觸最大的還是,公司里的外貿業務員增加了不少,企業也專門成立了一個外貿部。
其實,像新城的變化,在橋頭300多家紐扣企業里,已是見怪不怪的事了。讓新城紐扣負責人之一的柯永國印象最深的是,當初他們公司才一個外貿業務員,如今四個業務員還忙不過來。前段時間,他正考慮去參加招聘會,增加外貿方面的人手。“這兩年,外貿業務幾乎占了公司業務的40%左右,生意都做到了美國、加拿大。”柯永國說。
同時,身為橋頭紐扣商會秘書長的柯永國對紐扣產業的趨好也有另外的想法。他認為,這兩年來,國際上服裝款式設計,使用紐扣的比率大幅上升,這也促成了紐扣業的趨好。但如何不讓國際潮流具體影響到橋頭紐扣產業的利好,還需要更深層次的考慮,如政府政策的產業支持,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