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30日,寶業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碼2355),直接涉足國際資本市場,利用它成熟的機制和經驗,推動寶業在體制機制上實現更新更大的變革,股權結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香港的惠理、西京投資,葡萄牙的圣比爾斯等都已成為寶業的股東。今年2月,寶業的股票已經在德國——不萊梅OTC證券市場交易,寶業已經不是寶業的寶業,而是持有寶業股票的世界股民的寶業。所以,“寶業”的上市不是為了圈錢,而是在自己前進的道路上設置一道“障礙”,然后通過跨越以達到更加完美的境界,這道“障礙”就是規范。曾經有股東向“寶業”建議,搞幾個合資企業,每年就可以免掉幾千萬元稅收。而“寶業”認為依法納稅是應盡的義務,也是企業規范的表現。僅最近的3年中,寶業向國家上繳稅收達到6個多億。因為只有規范了,企業才能做強做大,才能與國際接軌,才能分享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大蛋糕。
二、今天:財聚則人散,財散則人聚
寶業文化,即打造團隊精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民營企業崛起的年代,促使企業發展壯大的,也正是民營企業得天獨厚的機制優勢。而如今,國企正在改革,原來計劃經濟的束縛被打破,規范以后的發展潛力將越來越大;而民營企業原先的機制優勢正逐漸被弱化。為此,寶業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繼續保持領先”的問題。過去,寶業抓住機遇,先人一步地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而對于未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版本升級是來勢洶洶,勝算越來越難以把握,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促進寶業再次騰飛的重要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打造團隊精神,企業文化是寶業永遠寫不完的一部書。
寶業主張海納百川的人才戰略,既重人才的引進,更重已有員工的培訓和再提高;不片面追求“空降兵”、“海歸派”和“CEO”,“寶業”認為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寶業要用企業文化、區域文化、社會文化培養一大批領袖式的人物,追求既有文憑又有能力的實干分子。在利益分配上,寶業推行的是“剩余價值共享”,優秀的員工將得到期權股,由打工者轉變為企業資產所有者,打造企業團隊精神。原來的“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已經與現在不相適應,相反,人才的作用卻越來越重要。寶業沒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煤礦、大森林。
在政府的關心下,寶業通過上市,一批領袖式的骨干和企業的股份真正實現了社會化、合法化,同時股票也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可。寶業深知“財聚則人散,財散則人聚”的道理,所以寶業并不像其他上市民企,發起人很少,而且企業高層一股獨大;寶業的上市發起人有31人,且股權結構合理。正因為打造了寶業的團隊精神,企業才集聚了一大批人才,達到特級資質所需要的385名技術人員以上的要求。在人才戰略上,寶業將繼續探索,不斷努力,追求人聚“才”聚的最高境界。
三、明天:鼠標加水泥,建造到制造
寶業的未來是建筑工業化。1997年,寶業集團已成為建設部住宅產業現代化浙江省唯一試點實施單位,承擔建設部住宅產業化課題,通過住宅產業化來實現住宅的標準化、模數化、商品化,用現代化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用新型墻體材料來替代秦磚漢瓦,使建筑由建造到制造轉變,從而實現建筑工業化。國務院辦公廳于1999年轉發了建設部等八部委《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若干意見的通知》,大力支持建筑業的改造提升。2002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也是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界銀行年會上指出,影響21世紀世界的有兩件大事:一是美國硅谷的高科技,二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2002年,寶業投資8.7億人民幣開始建設占地1平方公里的寶業住宅產業化園區,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園區一期工程已經完成。引進德國豪邁、意大利安美百事達和日本的從建造到制造的先進設備已經安裝調試完畢,并已運作投產;二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整個園區的項目都采用智能化和環保節能技術來生產住宅部品件,縮短建設工期,提高建筑質量,降低城市建設期的環境污染,是21世紀的綠色產業。
應當說,由建造到制造,實行建筑工業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良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促進建筑與環保同步進行的必經之路,也是建筑業未來的發展之路。“吃”、“穿”以后必然是“住”、“行”,中國老百姓已從百元消費提升為百萬元的消費,所以中國的住宅產業化將成為繼家電、汽車行業之后的又一個大的制造業。
2004年,寶業的目標是實現現金流50億元,稅利達到6億元;2006年以后爭取實現現金流超100億,實現稅利11億元以上。并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同步增長,建筑、建筑工業化、房地產三大主業合理分布。并通過香港上市后融入國際資本市場,2005年市值達到50億港幣,2007年市值爭取達到100億元。
寶業將順應時代潮流,打造資源與資本疊加型企業,構造上下游握手的產業鏈,立志改變中國建筑業人拉肩扛的落后局面,突破傳統建筑企業和民企發展的瓶頸,以科技創新改造傳統產業,鼠標加水泥建造到制造。寶業將在浙江省建設廳的行業領導下,為浙江省建筑業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作出應盡的努力,為中國建筑業與世界接軌貢獻自己的力量。
早在一個世紀以前梁啟超先生曾預言,20世紀是沒有英雄的世紀,因為人人都可以成為英雄,并稱之為“真文明”。當代的中國企業家猶如大澤中的龍蛇,他們是在既如浩瀚深海又如泥潭和醬缸的大澤里掙扎奮進的一代開拓者。他們是地地道道的野生動物,而非圈養動物,更不是予人玩賞的寵物,等待他們的命運是成龍上天,或成蛇鉆草。當歷史的車輪悄然駛入21世紀的時候,深信,英雄往往出于市場經濟的草澤中。
21世紀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是一個知識創造財富的財智時代,對于中國企業家來說,未來的生存環境將更險惡,未來的競爭將更殘酷,企業文化、地方文化只有融合于世界文化中,才能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