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4月07日訊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調研期間,第三度提及“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命題。他說,沒有這種積極主動的“升級”,發展難以穩定,更難以持續。其中,在談到資源環境問題時,他指出,資源環境制約問題不解決,發展就會“斷糧”,民生就會“打折扣”。
生態環境一直以來是我市引以為傲的發展優勢,然而,優勢再大、稟賦再好,若沒有及時的“升級”,也可能在發展中優勢變劣勢,稟賦變瓶頸。當下,不少地方環境問題頻發,當潔凈空氣、干凈水、安全食品等成為奢望,我們就不能不反思,我們的發展是不是“版本”太低,是不是該升升級了呢?
發展的方方面面都要有一個“升級版”,建設“美麗湖州”也是如此。當下,全市各縣區正在扎實開展“四邊三化”工作,效果也較顯著。環境治理不再是小打小鬧,大量的生產生活垃圾得以清除,臟亂差現象也舊貌換新顏。在“四邊三化”的抓手下,“美麗湖州”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可盡管如此,“美麗湖州”建設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同樣需要升級。這一升級,既有“軟件”上的升級,也有“硬件”的升級。
就“軟件”升級而言,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觀念的升級,比如,群眾的生態觀念、市民的環保意識,說到這一點,本報近日刊登的幾則公益廣告正是倡導觀念升級的有效方式,“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少抽一張,少用一次,少砍一棵樹,就是給生活更多希望!”……如果這些觀念只是停留在紙上,腦中沿用的還是原來的“版本”,“美麗湖州”就成了遙不可及的念想。除了觀念的“升級版”,政府的相關配套政策是不是也要有個“升級版”?近日,中國政府網公布的《國務院辦公室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區要加強城市排水防澇工作行政負責制,將其納入政府工作績效考核體系。對于治理城市的排水防澇問題,這一考核體系的升級無疑作用巨大,對于建設“美麗湖州”,這樣的“軟件”升級值得借鑒。
就“硬件”升級而言,完善相應的硬件基礎設施,固然很重要,但“硬件”的升級卻不意味著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建設“美麗中國”,我們既要不欠新賬,同時,也要多還舊賬。從長遠來看,“美麗湖州”既考驗我們對生態環境的治理,更是一道科學發展的命題。做好這項工作、解好這道命題,我們在深入推進“四邊三化”工作的同時,也要多在發展的轉型升級中需求答案。比如,對印染、造紙、制革、化工“四大行業”的整治提升,對高能耗產業的“騰籠換鳥”,若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美麗湖州”的升級版就難以實現。
總之,建設“美麗湖州”,我們有著雄厚的基礎和獨特的區位優勢,我們理應大膽探索,走在率先發展的前列,打造一個“美麗湖州”的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