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6月09日訊 今年以來,我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創新工作機制,在全省率先建立起食品安全輿情快速反應處置機制。
近期,針對媒體報道的“病死豬肉非法流向市場”、“假羊肉”、“毒姜軍”等涉及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市食安辦第一時間組織相關監管部門迅速采取應對措施,進行全面清查和抽檢。迄今,尚未發現非法經營銷售病死豬肉情況,也未發現使用老鼠等未經檢驗檢疫的動物肉制品冒充羊肉的現象。從快檢結果看,我市來自山東的生姜未發現明顯問題,抽檢了50批次,檢測結果全部合格。
針對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多發的嚴峻形勢,我市食安辦不斷探索監管工作新方法,落實專人開展食品安全輿情監測,健全食品安全輿情監測機制,加強輿情的收集、研判和處置。“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針對各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及時處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問題帶來的危害,確保我市食品安全穩定可控。”市食安辦負責人說。
據了解,食品安全輿情信息的收集范圍不僅包括全國各大主流媒體、大型門戶網站,以及各網站論壇、微博等,只要涉及食品安全問題的,尤其涉及湖州突發性食品安全事件,都在關注之列。為確保突發事件得到有效處置,市食安辦建立了輿情監測通報制度、突發事件交辦和督辦制度,并以定期通報的形式進行預警公告。
截至昨天,我市通過這一機制發現食品安全問題輿情24條,其中涉及我市4條,市外20條。對監測到的這些輿情,市食安辦根據不同情況采取指定查辦、重點交辦、跟蹤督辦等形式,交由相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辦理,成功處置了“病死甲魚”、“混合羊肉”、“貝因美奶粉”等輿情問題。市食安辦充分利用輿情監測信息,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隱患行業潛規則治理,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有效確保公眾食品安全。自去年9月份以來,共從重從快查處了南潯區“死甲魚裙邊”等13起食品安全違法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49人,追究刑事責任25人,打掉窩點22個,涉案總價值1160萬元,有力震懾了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