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本報聯合社會力量對臺州中小學生的視力情況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報道一出,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不少家長致電本報分享他們給孩子保護視力的經驗,也有一些家長面對孩子視力下降的狀況束手無措。為此,記者專程走訪了眼科專家,就如何保護視力且規避誤區給家長們支招。
青少年近視越來越低齡化
臺州醫院眼科主任醫師費安裕表示,青少年近視越來越低齡化,主要跟過多接觸電子產品有關。
現在電子數碼產品越來越多,除了看電視,孩子從小還跟著大人玩手機、電腦,甚至比大人玩得還多,長時間專注,造成視覺疲勞,從而形成近視。
另外,人的眼睛在正常情況下每分鐘眨眼次數有十幾二十次,但是專注電腦時,每分鐘不超過6次,這樣一來,眼睛就得不到眼淚充分的滋潤,導致干澀。
費安裕說,有個4歲的孩子,孩子的媽媽是開商店的,每天忙著做生意,孩子則一天到晚都在店里玩電腦,久而久之就近視了。
“許多家長知道電視、電腦傷眼睛,會監督孩子少看電視、少玩電腦,但對手機的戒備卻很低。其實手機對眼睛的傷害更大,比電視要高3—5倍。”費安裕解釋,手機屏幕小、字小,看手機時眼睛更容易疲勞。
費安裕提醒,保護眼睛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讓眼睛過度疲勞。看書時,每隔四五十分鐘就休息10分鐘,緩解眼部疲勞。同時要注意眼睛的鍛煉,多進行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球類運動,當眼球追隨目標移動時,睫狀肌不斷地放松與收縮,以及眼外肌的協同作用,可以提高眼的血液灌注量,促進眼的新陳代謝,從而減輕眼疲勞。
父母高度近視的,早帶孩子去檢查
臺州市立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超軍說,近視主要原因有遺傳、發育、環境三種因素,前兩種是無法控制的,只能早發現早治療,而因環境因素,包括學習、生活、工作造成的近視也只有一部分可控。
“醫學界公認的近視度數增加的因素是長時間短距離持續工作,因此,要預防近視,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長時間持續看近。”王超軍提醒,這并不意味著就得嚴禁孩子看電視,適當的看電視是有利于孩子身心發展的。
王超軍表示,父母雙方是近視眼的,在相同的情況下,他們的孩子更容易患近視。醫學上將600度以上認定為高度近視,父母親當中,一方是高度近視,另一方不近視,孩子以后患近視的幾率是40%;父母親雙方都是高度近視的話,孩子以后患近視的幾率為80%;父母親雙方一方高度近視,另一方普通近視,孩子患近視的幾率在40%-80%之間。
“人的眼球在3~4周歲時就已經發育完全,如果父母親雙方有一方是高度近視的,建議在孩子四五歲時帶去醫院檢查下。”王超軍說,超高度近視可能引起的弱視是可以治療的,而且越早治療越好,如果超過10歲,弱視就無法治療了。
勞逸結合是主要預防手段
臨床治療近視的常用方法有三種:
一是放松調節。比如遠眺法,在學習或寫字1個多小時后遠眺大自然景色,或者每天堅持做眼保健操三四次。
二是采用提高視覺中樞的興奮性,改善視覺功能。
三是改善學習環境,閱讀和寫字注重保持30厘米距離和正確的姿勢;注重自然光線和保證室內充足的照明;不要躺著或走路看書等。
專家提醒廣大的青少年患者及其家長,由于假性青少年近視是隨著看近時間的延長和調節度的增加而加重,隨著看遠和調節放松的程度而減輕或消失,所以假性近視具有治則消、不治又可復發的特點。采取多種方法治療都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都不能持久。因此,從小養成保護視力的習慣,避免眼睫狀肌調節過度而持續緊張,勞逸結合是預防近視眼發生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