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是茭白上市時節,行走在黃巖田間地頭,一畦碧綠的茭白葉迎風搖曳,昭示著豐收的佳訊。在春風春雨滋潤下的茭白長得白白凈凈,賣相著實不賴。當地的茭白種植戶們正抓緊收割,一車車往外發運。這個時節也忙壞了一批人,他們就是被稱為“茭白經紀人”的販銷大戶們。陳良銀就是其中的一位。
這些天,陳良銀的手機基本沒怎么歇停過,來自各地的訂貨電話把他忙得團團轉。接訂單、組織收購茭白、發貨……“現在上市的茭白叫‘夏茭’,秋天上市的叫‘秋茭’。”老陳說,“目前還沒到上市旺季,每天只發兩車茭白,10噸左右。五一后就更忙了。”
今年47歲的陳良銀是黃巖新前茭白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從事10多年茭白種植的陳良銀,2003年開始,自家不再種植茭白,而專心當起了“茭白經紀人”。
據陳良銀介紹,他的合作社目前有社員210人,茭白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在當地,類似的合作社還有好幾個。當地的茭白大多采用培土栽培和薄膜覆蓋技術,種出來的茭白上市早、品質好,很暢銷。
隨著業務的不斷做大,幾年前,他的合作社注冊了茭白品牌“箭山牌”。“現在啥都講究品牌,有品牌了,我們的茭白就更好賣。”陳良銀說,“茭白最暢銷時,價格比豬肉還貴哩。”不僅如此,他們還在包裝上下功夫,將之前能裝35公斤、40公斤茭白的纖維袋,改換成了裝5公斤、10公斤茭白的尼龍袋,方便人們購買。“‘夏茭’好賣,‘秋茭’相對產量較低,可采收后冷藏起來,待元旦期間上市,也能賣個好價錢。”講起銷售經來,老陳是一套接一套。
現在,合作社專門有一批人在全國各地賣茭白。“我們有六個組,分別在張家港、常熟、上海、杭州等地銷售茭白。”陳良銀介紹,“我和幾個朋友在杭州做。我負責收購,不僅收購黃巖當地的茭白,云南、福建……哪兒有生產茭白的地方基本都去過了。一年下來,經手的茭白數量不下400萬公斤。”
據了解,黃巖區目前的茭白種植面積達3萬多畝,去年年產量9.7萬噸,年產值達2.28億元。一株小小的茭白正逐漸發展成一個特色產業。“拿去年來說,一般茭白田的畝產收益在4000元,好的要超過5000元。一年下來,平均每個社員有四五萬元的純收入,比一般務工的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