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時間:2020年04月29日
信息來源:
推與拉的關鍵區別有那些?
推與拉的關鍵區別將推與拉區分開的是引起制品在系統中運動的機制。
根本性地,投料觸發來自推式系統之外,拉式系統之內。更正式地,我們定義推式和拉式系統如下:定義:推式系統根據外部需求計劃制品投放,而拉式系統則根據系統自身的狀態授權制品投放。圖 10.1 中簡略地描繪了推與拉的對比。
嚴格地說,推式系統是被外生計劃要求時精確地將制品投入生產流程(工廠、產線、或工站),投料時間不會因為制程自身發生了什么事情而調整。與之相反,只有接到產線狀態改變而產生需要開始的信號時,拉式系統才會允許物料進入流程。典型地,像在豐田的看板系統中,這些授權信號是產線中某些點制品加工完成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定義與實際上操作任務的人沒有關系。
如果下游作業員自上游流程收到制品,但這一舉動是根據外部排配,那么這就是推;而如果上游作業員將制品遞交給下游流程,但這一舉動是對下游流程狀態改變的反應,那么這就是拉。
圖 1.1 推式與拉式系統的投料觸發另一種有益于考察推與拉區別的方式是,推式系統由其內在屬性而決定了是接單生產(make-to-order),而拉式系統則為備貨生產(make-to-stock)。
也就是說,是訂單(或預測),而不是系統狀態驅動著推式系統的計劃。拉式系統則以系統某處庫存不足為批準投料的信號。從這個角度看,基準庫存點模型(base stock model)當庫存降低到某一特定水平之下即觸發訂單,是拉的方法;MRP 根據客戶訂單建立規劃然后根據規劃投放訂單,是推的方法。當然,大多數現實世界中的系統包含了推和拉兩個方面。
例如,如果一件任務由 MRP排配投放,但是因為考慮到產線的擁堵又保持了這個任務,那么這種效果就是一個混合式推-拉系統。(340|341)相反地,如果一個看板系統生成批準生產的卡片,但實際的任務觸發卻因為對部件的預計需求不足(即,沒有在主生產計劃中體現)而推遲,那么,這也是一個混合式系統(如,見 Wight 1970,Deelersnyder 等 1988,Suri 1998)。
我們將在第三篇中討論2混合式系統的優點,并提供一種實用方法。我們列出推與拉的顯著區別不是建議使用者們嚴格地選擇其中一個或另一個。秉著工廠物理學的精神,我們更愿意用自己的詳細說明來解析拉式系統的好處并探究其根源。在某種意義上,我們采用了與物理學類似的方法——將機械系統放在無摩擦的理想環境中去考慮。
并不是說理想環境是普遍存在的,而是說在這樣一種理想環境下,地球引力、加速度、速度等概念會變得更清晰。就像在理想環境中探究經典力學是現實物理系統分析的基礎一樣,我們對于純粹的拉式與推式生產系統的觀察將會提供一個分析現實生產系統的基礎。
來源:《工廠物理學》 作者是(美)霍普 斯皮爾曼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