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龍玉 吉明亮 徐序
雖不能與奇瑞、吉利等國內自主品牌相提并論,誕生于永康的眾泰公司卻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先行一步,拿到國內純電動乘用車第一個公告, 掛上了中國第一塊電動汽車牌照,如今眾泰公司首批30輛電動汽車已在杭州的大街小巷穿梭。
為何眾泰能在電動汽車領域一枝獨秀?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杭州的眾泰電動汽車研發中心和租賃部,探尋眾泰電動汽車的發展之路。
借力研發準確定位
眾泰電動汽車研發中心負責人毛黎明說,2006年眾泰第一輛燃油汽車上市之時,電動汽車同時開發成功。“當時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屬于起步階段,沒有類似經驗可以借鑒,從外觀到內部結構都靠自己摸索,直到2008年11月‘眾泰2008EV’拿到工信部的準入公告,才算有了初步成果。”
眾泰電動汽車在研發時十分注重借力。除一些關鍵技術外,眾泰公司把電機、電池領域一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作為合作伙伴,進行聯合研發。“這不僅可以提高車子性能,還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研發時間。”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與其他車企的發展戰略不同,眾泰電動汽車從研發時就瞄準二三線城市和縣級區域市場,定位于城市交通用車。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眾泰集團公司董事長吳建中認為,首先,這些地區很多自建房用來停車、充電很便利;第二,縣城區域面積小,每天行駛里程基本不會超過100公里,目前傳統鉛酸汽車動力電池足夠使用;第三,目前電動車最大的成本在于電池,鋰離子電池成本高,而鉛酸電池可以控制成本,讓消費變得可行。
目前,眾泰2008純電動汽車最高車速110km/h,充滿電后續駛里程為200公里,能夠基本滿足城市特定交通圈及上班族的基本需要。
以租代售切入市場
2009年底眾泰公司率先推出“以租代售”的模式,開始以每月2500元的租賃費用供消費者使用。
眾泰純電動汽車杭州租賃部經理馮延杰告訴記者,在杭州市場首批投入30輛汽車后,其短時間加速快、安全性好、操作簡便等優點得到消費者認可,但也暴露出充電不方便的不足。
馮延杰坦言:“按照現在的價格,眾泰純電動汽車僅電池一項就需要8萬元。雖然電動汽車百公里充電費為7~9元,僅為燃油車汽油費的20%左右,但是如果算上電池更換成本,消費者很難‘買賬’。”
為此,眾泰公司正計劃以長租電池的形式售車。購車時,消費者只需與商家簽訂一份電池租賃合同,即可免除電池損耗之憂。
直面機遇和挑戰
6月1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下文,在杭州、上海、長春、深圳、合肥等5個試點城市,由中央財政對私人購買使用的新能源乘用車給予一次性補貼,其中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貼6萬元。
“‘新政’無疑是眾泰公司加速產品產業化進程的極佳機會。”吳建中告訴記者,眾泰電動汽車已取得3個平臺8款純電動車型公告,價格涵蓋了5萬~30萬元、低端到高端的各類車型,這個月已在永康上全國第一條電動汽車生產線,年產可達2萬輛。
“雖然國家明確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但電動汽車的發展還需要各級政府給予支持推動,降低使用成本。”吳建中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