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六大戰略”,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著力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國民經濟繼續回升向好,經濟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一、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三大方面凸顯經濟快速回升
1.工業經濟回升明顯。上半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701.57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產值563.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8%、23.0%(而同期分別下降11.2%、10.5%),且規模企業單月產值已連續三個月突破百億元,4、5、6月分別達到101.9億元、104.39億元、111.24億元。一是產業集群效應明顯。在規模企業中,五大產業集群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42.82億元,增長22.3%,占規模工業總量的60.9%。二是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68.13億元,增長27.8%,增幅高于規模工業4.8個百分點。三是骨干企業回升穩固。百強企業實現產值285.68億元,占規模工業總量的50.7%,增長22.6%。
2.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全區完成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19.99億元,增長23.1%,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4.2個百分點。從投資主體看,大項目帶動作用突出。截至6月底,全區限額以上投資項目565個,增長32.6%,其中億元以上132個、5億元以上28個,分別增長50.0%和75.0%。民間投資日趨活躍,完成投資64.10億元,增長28.1%,增幅高于國有資本9.2個百分點。從投資領域看,工業投資回升明顯,完成投資36.09億元,增長22.7%(而上年同期下降16.5%)。與此同時,工業投資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第三產業投資增勢平穩;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大幅回落。從到位資金看,項目資金保障程度不斷提高,到位資金326.14億元,增長48.5%,增幅高出投資增幅25.4個百分點。
3.出口規模再創新高。今年以來,我區進出口總額在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快速增長。據海關快報,6月全區出口總額3.18億美元,增長56.7%,再創歷史新高;進口0.25億美元,增長18.6%。上半年,全區進口總額1.57億美元,增長34.3%,出口總額16.50億美元,增長42.0%,增速較一季度提升8.4個百分點,增幅不僅高于全國(35.2%)、全省(39.7%)、全市(32.0%),而且也大大高于上年同期62.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上半年,全區合同利用外資31956萬美元,增長2.6%;到賬外資14399萬美元,增長7.0%。
(二)三項收入平穩較快增長
1.財政收入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區完成財政總收入66.54億元,增長23.4%;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4.60億元,增長45.1%,地方財政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67.0%,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一是從主要稅種看,“四增一減”。營業稅增長最快。完成營業稅18.61億元,增長101.9%;企業所得稅13.06億元,增長21.5%;個人所得稅4.45億元,增長16.3%;契稅5.52億元,增長54.3%;增值稅小幅下降,完成15.04億元,下降20.8%。二是從主要行業看,第三產業貢獻大。房地產業稅收大幅增長,完成21.51億元,增長86.4%,占財政總收入的32.3%,同比提高10.9個百分點;除房地產業外的第三產業完成稅收13.68億元,增長41.2%;工業企業完成稅收21.1億元,下降9.4%;建筑業完成稅收5.61億元,增長20.1%。三是從財政使用看,惠民支出力度加大。全區地方財政預算支出30.36億元,增長39.8%,其中,教育支出7.27億元,增長44.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6億元,增長122.3%,文化體育與傳媒、環境保護、公共安全分別增長62.2%、37.3%、32.7%。
2.企業效益明顯改善。去年前九個月,全區規模企業利潤總額一直處于負增長,到10月份開始扭負為正,利潤總額增幅逐漸攀高,今年上半年,全區規模企業實現利稅總額36.64億元,增長67.5%,其中利潤總額23.63億元,增長127.4%;虧損企業虧損額3.36億元,同比下降20.8%,虧損面為27.8%,同比下降8.9個百分點。
3.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554元,增長11.6%;在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分別增長13.4%、-0.2%、41.0%、5.4%。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9337元,增長12.1%,在現金收入中,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分別增長14.3%、4.0%、13.7%、48.0%。
(三)擴大內需政策效應不斷顯現
1.市場消費穩中有升。上半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9.22億元,增長19.7%。其中,批發零售業67.93億元,增長19.8%,餐飲業11.29億元,增長18.7%,從結構上看,限上單位拉動明顯。限額以上單位實現零售額37.12億元,增長28.7%;主要消費品增勢強勁。
2.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據限上企業統計,上半年全區信息服務軟件業、教育醫療文體及公共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分別增長375.7%、22.2%、8.8%。全區接待國內旅游者318.02萬人次,增長13.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3.83億元,增長17.6%;接待入境旅游者4.63萬人次,實現旅游外匯收入1016.63萬美元,均增長3.6%。
3.金融信貸運行平穩。截至6月底,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166.25億元,增長25.2%,增幅同比回落6.7個百分點。其中,居民儲蓄余額433.34億元,增長19.4%,企事業存款余額446.08億元,增長35.8%;各項貸款余額871.48億元,增長22.1%,增幅同比回落13.5個百分點。
4.房地產銷售量縮價滯。上半年,全區新建商品房共成交6904套,成交面積80.88萬平方米,成交金額104.28億元,分別下降48.6%、43.6%、4.4%。從月度走勢看,1、2月份成交清淡,3月、4月份隨著市場購房需要再次高漲,分別成交1224套、2790套,但由于房產新政的出臺,5、6月份房地產市場快速降溫,消費者觀望濃厚,過快上漲的房價得到有效遏制。上半年,全區新建商品房成交均價為12893元/平方米,其中180平方米以下住宅成交均價10185元/平方米,同比增長71.9%、62.7%。
(四)市場物價呈結構性上漲
6月我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5%,已連續三個月漲幅超3%,累計上漲3.1%。究其原因:一是翹尾因素。去年物價走勢是前低后高,對全年物價上漲產生較大的翹尾因素。這種翹尾因素對當月CPI的影響是1.9個百分點。二是食品和居住類價格上漲明顯。在新漲價因素中,食品及居住類價格上漲貢獻率為85%。從構成看,八大類商品累計漲幅呈現“五漲三跌”的運行態勢,其中,食品類、居住類、交通和通訊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衣著類分別上漲6.0%、6.0%、2.1%、2.0%、1.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煙酒及用品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分別下降1.0%、0.6%、0.1%。
(五)農業生產穩定增長
上半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20.52億元,增長4.8%。農林漁牧呈“三增一減”:其中,種植業9.59億元,增長7.1%;林業2.79億元,增長7.5%;漁業3.93億元,增長7.4%;牧業3.46億元,下降6.1%。全區夏季農作物播種面積為21.45萬畝,下降3.1%,其中夏糧7.01萬畝,下降4.5%;蔬菜9.68萬畝,下降1.6%,果瓜2.37萬畝,下降8.1%。全區生豬存欄12.84萬頭、出欄16.23萬頭,分別下降13.9%、3.0%;家禽存欄321.18萬只、出欄430.78萬只,分別下降10.4%、19.4%。水產品起水量2.36萬噸,增長5.8%。
雖然上半年全區經濟總體回升向好,但是由于國內外形勢依然極其復雜,企業經營壓力增大,節能降耗壓力陡增,房產調控效應顯現,以及企業家信心指數回落等問題,需引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