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余杭區委召開十二屆十次全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實施“民主民生”戰略工作。市委常委、區委書記朱金坤在主報告中強調:深入實施“民主民生”戰略,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破解“7+X”難題為總載體,力爭到2015年即“十二五”末期,讓人民群眾享有“學有優教、勞有樂業、病有良醫、老有善養、住有宜居、行有所暢、辦事便捷、平安法治”的和諧幸福生活。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杭州市余杭區委關于實施“民主民生”戰略的決定》。區委副書記、區長姜軍作會議小結。許保金、魏祖民、白美玉、沈旭微、孫炳松、沈昱、邵立春、朱吉明、樓建忠在主席臺就坐。
朱金坤在報告中說,近年來,余杭區在狠抓經濟建設的同時,高度關注和改善民生,率先在全市實施公交一體化,率先在全市實現農村社區勞動保障基層平臺全覆蓋,率先在全市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率先在全省實施全民健康促進行動,率先在全國推出“法治指數”,同時還全面開展“清潔綠化健康文明”行動,啟動老舊小區與庭院改善工程,擴大住房保障和公積金制度覆蓋面,加快建設“兩家兩中心”等等,2009年新增財力用于民生支出比重達72%,余杭區在“生活品質評價指標體系綜合測評”中名列全市第一。但是,解決民生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勞永逸。要真正樹立起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徹底摒棄片面的政績觀,加快實現民生改善與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朱金坤指出,深入實施“民主民生”戰略,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破解“7+X”難題為總載體,科學決策、整體推進,統籌安排、突出重點,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繼續保持每年新增財力主要用于民生支出,力爭到2015年也就是“十二五”末期,初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運用民主的方法發現、解決和評估民生問題的機制,讓人民群眾享有“學有優教、勞有樂業、病有良醫、老有善養、住有宜居、行有所暢、辦事便捷、平安法治”的和諧幸福生活,把余杭建設成最適宜居住的“品質之城、美麗之洲”。
一是要進一步破解“上學難”,促進“學有優教”。力爭到2015年,學前教育三年幼兒入園率達到99%以上,優質義務教育和優質高中教育覆蓋率分別達到95%和81%,市級及以上名優教師達10%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10年以上,戶籍人口、主要勞動年齡人口、新增勞動力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明顯提高,初步建立起與余杭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教育體系;
二是要進一步破解“就業難”,促進“勞有樂業”。力爭到2015年,城鎮失業人員、農村富余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外來務工人員四類群體得到較高比例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內,所有社區達到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年翻一番;
三是要進一步破解“看病難”,促進“病有良醫”。力爭到2015年,實現醫療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每千人擁有醫生數達3.1人以上、床位數達4.3張以上,社區衛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率和省級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形成“20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1歲;
四是要進一步破解“養老難”,促進“老有善養”。力爭到2015年,百名老人擁有機構養老床位數4張以上,社會興辦養老機構床位數占養老床位總數的50%以上,構建起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6%的老年人享受政府購買服務、4%的老年人享受機構養老服務的格局,實現城鄉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
五是要進一步破解“住房難”,促進“住有宜居”。力爭到2015年,房地產市場保持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基本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滿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購買經濟適用房的需求,基本實現經濟適用房、拆遷安置房兩個“房等人”,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5平方米,城鎮人口住宅成套率90%,社區基礎設施、物業管理和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城鄉居住環境全面改善;
六是要進一步破解“出行難”,促進“行有所暢”。力爭到2015年,構建“區內1小時、臨平副城內20分鐘”交通圈,建立完善的區域路網體系和公共交通運行體系,城區道路通行能力進一步提高,通村聯網公路進一步完善,公交出行分擔率達28%以上,公共自行車投放總量5000輛以上;
七是要進一步破解“辦事難”,促進行政服務優質高效。力爭到2015年,建成服務優質、運轉高效的“兩家兩中心”體制機制,規范審批行為,減少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序,按部門承諾時間辦結率保持100%,網上審批開通率達到80%以上,政府重大決策透明度達到85%以上。
朱金坤強調,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發展成效讓人民檢驗”。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為深入實施“民主民生”戰略提供組織保障;要用民主的方式構建多渠道、全方位的民生問題發現機制;要用民主的方法構建民生問題計劃、實施、檢查、改進的循環解決機制;要構建民生事業政府、市場、企業、公民和社會組織“五位一體”共建機制。忠實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入開展“三力提升”活動,著力提升為群眾謀福祉的本領,真正在感情上貼近群眾、思想上尊重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政策上傾向群眾,充分順應民意,大力發展民主,不斷改善民生,聚民心、集民智、匯民力,深入實施民主民生戰略,共建共享和諧幸福生活。
姜軍在作會議小結時指出,會議主報告體現了“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要充分認識這次全會和全會報告的精神,充分認識民主民生戰略的長期性和有限性,充分認識民主民生戰略實現的路徑,確保新增財力主要用于保障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形成以民主促民生的良好機制。
就今年下半年工作,姜軍指出,要注意把握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必須高度關注宏觀形勢對余杭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二是必須高度關注轉型升級當中出現的矛盾、問題,三是必須高度關注社會管理和社會穩定問題。下半年經濟形勢曲折復雜,社會矛盾突出,工作任務繁重,要深入貫徹實施民主民生戰略,為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而努力奮斗。
區委委員、候補委員;區紀委委員;不是區委委員、候補委員的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政府副區長,區政協副主席;區人民法院院長、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黨工委成員;區級巡視員;區長助理;各鎮鄉(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主席(人大工委主任)、鎮鄉長(辦事處主任);區委組織員;區級機關各部門(包括垂直管理部門)黨政正職;擔任過副區(縣、市)級以上領導職務的離退休老同志;市第十次黨代會余杭代表團部分代表及區第十二次黨代會部分代表;區各民主黨派主要負責人等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