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縣經貿局獲悉,上半年我縣外貿形勢一片大好,1至6月份全縣實現出口交貨值45.46億元,同比增長14.1%;自營出口3.08億美元,同比增長53.7%,增速驚人。而我縣不少外貿企業負責人卻對下半年的外貿形勢表示擔憂。
從事服裝外貿生意的周先生最近幾個月來心情很復雜,從6月中旬人民幣升值的擔憂,到6月下旬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欣喜,再到7月初部分商品出口退稅調整的忐忑不安,周先生表示:“下半年外貿有風險,接單要謹慎啊!”
人民幣匯率浮動、外幣貶值成為外貿焦點
人民幣的升值給周先生的外貿生意帶來了巨大壓力。周先生說:“對外貿企業來說,匯率一直都是懸在頭頂上空的巨石。”不少外貿企業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近段時間來,一方面要擔心人民幣對歐元升值,又要擔心美元。匯率這根神經始終繃在那里,最微小的變動,對于本來就利潤微薄的大量浦江外貿企業,尤其是手中握有大量美元應收賬款的企業來說,打擊很可能是致命的。”同時,美元、歐元等貨幣的貶值,讓我縣商品出口價格“被動提高”。另外,國外不少經濟體目前仍面臨經濟增速緩慢的壓力,許多采購商不敢再大量進貨,我縣的外貿企業也不敢接大單子。
人民幣結算成為利好消息,實際施行有阻力
6月下旬,央行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擴大到了浙江,而境外地域則不再限制;試點業務范圍也擴展至服務貿易和其他經常性項目。
這條消息讓我縣的外貿企業主精神一振。生產絎縫被的外貿企業負責人張先生說:“用人民幣結算,那將為企業鎖定匯兌風險,這肯定是件好事。”張先生表示,長期以來美元結算對企業來說非常不便。不僅手續繁瑣,購匯結匯的過程手續非常麻煩,此外還要向銀行另行支付手續費。而近兩年來隨著人民幣持續升值,匯率變動的風險,再加上來來去去的換匯成本,讓一些外貿企業不堪負荷。但是,除了東南亞地區已經能夠接受人民幣結算外,大部分歐美客商均對人民幣結算有意抗拒。張先生說:“自從開放人民幣結算之后,我在和外商洽談時有意識地提到人民幣結算問題,外商紛紛拒絕。如果用人民幣結算,這表示匯率風險將由客戶承擔。還有一個情況就是盡管人民幣結算能提高貿易便利性,理論上也能降低出口企業匯兌風險,但一個現實的障礙是,境外人民幣存量非常少,境外企業和銀行缺乏人民幣來源,出口企業仍然只能接收美元。”
出口退稅調整政策收口,轉型升級是出路
在采訪時,周先生提到今年7月15日我國已取消了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加工材等406個稅則號商品的出口退稅。這個政策的改變雖然沒有涉及到絎縫、服裝等我縣主導產業,但我縣不少外貿企業主開始擔憂起來。一個現實問題擺在企業主面前,如果下次調整絎縫、紡織服裝相關商品出口退稅率,企業如何生存?
2006年9月,財政部、商務部等5部門聯合發出通知,調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紡織服裝退稅下調2%。周先生說:“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2%,我們一年損失在50多萬人民幣。除了提高紡織品價格外,沒有別的可行辦法,只有提高2%價格,利潤才能與調整前相持平,但是這畢竟是我們一廂情愿,絕大部分購貨商不會接受此價格,憑借良好的信譽、多年的交易,一些鐵桿購貨商可能會接受1%的提價,另外的大部分購貨商不會接受此價格。”
現在,周先生開始同浙江大學等高校洽談,準備合作研發用于服裝的植物染料。如果合作后成功研發出環保染料,將大大提高產品利潤。周先生表示,到時候就算出口退稅下調,也不用擔心出口退稅率調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