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園區”如何變“城區”
——沿海工業城發展紀實
提起開發區,人們腦海里可能會出現這么一幅畫面:單調的廠房,枯燥的生活,自我循環的體系,與世隔絕的氛圍。
不過,記者近期來到沿海工業城時,一種全新的園區圖景撲面而來——在這里,連鎖超市、商業銀行、住宅小區等城市元素一一具備,購物廣場、星級酒店、中心公園等時尚功能區正在興建。
顯然,經過近5年的開發,擁有150多家企業的沿海工業城已經意識到,他們現在所要思考的,絕非僅僅是如何招商引資和引進企業,更重要的是怎樣積極融入城市化進程,以城市化促進工業化。
“沿海工業城不能只辦成工業集聚區,只有引入城市功能設置理念,將‘園區’變為既宜業又宜居的‘城區’,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沿海工業城管委會主任何凡說。
工業立城
2007年,3億元;2008年,7.5億元;2009年,10億元——這個驚人的增幅,來自沿海工業城工業年產值的統計報表,劃出一道漂亮的“上行線”。
工業是沿海工業城的“立城之本”,也是吸納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的主要載體,更是憑地建新城的最大底氣。2004年底,借著“南北協作”工程與“三港三城”戰略的東風,沿海工業城在萬畝廢鹽田上喊出“再造一個三門工業”的口號。
5年過去,工業城本著“先引鳳后筑巢、邊筑巢邊引鳳”的思路,把產業集聚列為頭等大事,憑借自身的土地、政策、區位等優勢,不斷吸引客商安家,演繹出一幕幕以空間換時間、以資源換資金的精彩故事。
到目前為止,沿海工業城近期6500畝可招商工業用地已基本安排完畢,落戶的企業達150多家,協議投資額接近100億元,其中投資上億元的企業40多家,預計今年可實現工業產值20億元,一個以汽摩配、模具塑料、衛生潔具等為支撐的新興產業體系正在形成。
前不久,旨在打通三門南下大動脈的74省道南延工程正式開工,沿海工業城的疊加優勢將更加凸顯。管委會當然不會放過這一機遇,他們正積極實施“東拓西擴”計劃,即向西圍墾賴峙涂,向東開發方山涂,整理出4000畝左右的土地,為今后三五年的工業集聚積蓄空間力量。
產業規模不僅在變大,還在變綠。為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提升園區生態品位,沿海工業城今年以來加大清退整合力度,根據省政府關于限制合成革企業在非化工園區發展的文件精神,對占地680畝、還未動工建設的7家合成革企業,明確轉產、合作、有償清退3種處置方式。眼下7家企業都已退地,盤活的土地又重新掛牌出讓,已經有9家企業報名。
生態、環保、綠色,正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商業旺城
10月19日,中國農業銀行沿海工業城支行正式營業,成為首家落戶工業城的國有商業銀行。今后幾年,該支行將為工業城基礎設施貸款2億元,對入園企業授信總額10億元以上。
工業園要不要城市化?是單一搞工業,還是以工業為主導,輔以商業、文化休閑等現代服務業?
這一困擾國內不少園區的問題,在沿海工業城早已不是問題。因為從一開始,他們的目標就不只是一個工業園,而是一座新城,銀行的入駐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開發伊始,沿海工業城就堅持運營城市的理念,把“產業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機結合,以項目開發為基礎,注重資源的整合利用、產業的組織引導、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配套功能的完善,進一步突出城市功能,為長遠發展留足空間。
早在2007年,商住樓盤便出現在沿海工業城,盡管它的商鋪價格達每平方米7600元,仍被一搶而空。樓盤的對面,是去年投入使用的綜合農貿市場,其建筑面積8000多平方米,一期總投資1000多萬元,內設百貨攤位、大型超市、農貿市場,規格檔次、單體面積均居三門之首。
就在前不久的第四屆三門中國青蟹節期間,沿海工業城商住區塊的四星級酒店和商業廣場先后開工。這兩個項目的“來頭”可不小,其中四星級酒店占地45畝,投資2.5億元,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是縣城之外唯一在建的星級酒店項目;商業廣場占地70畝,投資2億元,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建成后,它將成為臺州首個法國式“豪布斯卡”商業精品街區,在此進駐的將是一個個國內外知名品牌商家。
服務業與城市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一對“雙胞胎”。眼下,隨著1600多畝商住用地的全面開發,在沿海工業城,不管是以文化娛樂、特色餐飲、休閑健身為代表的生活型服務業,還是以金融中介、物流配送、研發設計等為代表的生產型服務業,都在與這座城市共進共榮。
人氣興城
“人”,始終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與內核。
隨著沿海工業城的快速建設,越來越多的人,向這個三門昔日的“西伯利亞”集聚。
在大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來自湖北的李肖勇。他說,他原來在路橋上班,今年通過別人介紹,來到沿海工業城。“雖然不到一年時間,但我還是能感受到工業城的巨大變化。如今,銀行、超市、商場等應有盡有,有了一種城市的感覺。”李肖勇說。
來到工業城的不只是產業工人,還有大量有著精明商業頭腦的三產人員。
來自沿赤鄉三角塘村的金劍畢業于浙江廣播電視大學,原先在椒江經營著一家刻章店,今年回鄉在沿海工業城辦起一家廣告公司。他說,工業城有那么多企業、那么多人,只要肯吃苦,不怕沒生意。
創業夢想,各有各的精彩,但都來到同一個地方、指向同一個目標。據初步統計,到目前為止,沿海工業城已集聚人口1萬多人,其中產業工人5000多人。而這一切,只花了不到5年時間。
人口的集聚,因配套設施的完善而加速。在沿海工業城,投資5000多萬元、辦校規模48個班級的小學計劃年底開工,占地75畝、集車站與物流等一體的物流中心項目馬上啟動,投資5000多萬元、定位二級甲等的醫院不日建設,占地30多畝的外來人口之家即將動工,浙江經貿科技學院大學生實習基地快要掛牌,部分事業單位也準備進場建設。
同時,工業城還積極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前段時間,管委會在反復研究后,決定將工業城車站西面沿九路進行臨時建設,把項目推向市場,以租賃的形式進行市場化運轉,租用時間暫定5年,5年后由管委會無償收回。
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一個擁有10多萬人口的環保型現代化新城,必將崛起在昔日的鹽堿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