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治理結構不完善,會使企業決策提高層出現較大的局限性。經常短路。沒有一個比較科學的決策系統,只憑個人喜歡,那是不可能基業長青的,就沒有一個有效的、理性的能夠把企業更科學的帶向未來發展的強有力的領導機構。相反,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在治理結構上是有一定研究和講究,按照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組成,互相支持、互相制約,共同組成管理團隊。
民企的發展往往也注意吸收人才和外來資金,但沒有很好治理結構,哪怕向銀行融資,銀行也認為風險較大,因為銀行分析:這種企業發展生死存亡就壓在一兩個人身上,人亡即亡,人興即興,更何況天災人禍等不可預測的風險存在。因此沒有很好的企業治理結構想打造百年老店的說服力實在很有限,企業制度的科學性才是可靠的信用基石。
綜上所述,民企要發展,特別是加入WTO后,就必須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這是一個必定的選擇,也是一個挑戰。首先治理結構的建立原則要解決兩個問題,其一,是公司各團體利益之間的平衡,從員工的激勵到部門經理、高層領導的制約。其二,是如何保證股東權益最大化,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背景下,由于股東把經營權交給了經營者,所以必須考慮如何保證股東回報。治理結構就是從制度上保證所有者利益。治理結構的建立我們也不能全盤西化,或一本經書讀到老,而是根據各個發展時期的不同而作出考慮,但是基本的是:首先形成管理權限的相互制約與支持,通過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權分離。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責任,完善各利益之間的相互制約機制;其次是發揮“空降兵”的作用。同時也聘請專家加入董事局,企業的重大決策應該在董事局手上,充分發揮及考慮到董事局成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及管理知識等互補性。這樣團隊才有可能是科學的決策。否則家族企業是很難一帆風順。
靠低價勞力競爭
企業的競爭無非依靠產品價格、產品功能、品牌。中國民企多數是依靠廉價勞力發展起來,很多民企贏利是由于支付低廉的價格給可利用的高素質資源,人力資源如此,其他亦然。還有許多民企創業初期依靠創業者的自身吃苦耐勞、任勞任怨,這當然是一件比較好的事情,但光靠這種方式能維持到何時呢?同時企業的增長及管理模式都是較粗放的,沒有真正花費心思,投入成本去考慮企業的長久競爭力問題,往往如此,就這樣企業品牌創造從何談起?但隨著WTO時代到來,外國洋軍的進入,以上所有條件都只能是名存實亡。同樣民企的優勢日益削弱,倘若中國的民企想要有競爭力,就必須發展品牌戰略,與此相適應的經濟發展周期也已經到了中國品牌競爭的時代了。可以肯定,也有不少民企發展了許多優秀的品牌,象“美的”等已經是走向國際的著名品牌,但如何全面實現民企品牌競爭力建設,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資金運作難度重重
許多民企都是靠少量資本發展起來,但往往企業又高速增長。在其資金來源渠道狹窄的同時,想發展就對財務運作提出很高的要求,財務鏈條偏緊是普通現象,民企往往就此出現了硬傷,但也無法從自身條件去解決這一問題。想向銀行借貸,由于民企發展初期沒有太多的物業可作抵押,更沒有誰愿意作擔保,而銀行方面,沒有以上條件,想貸款那是此路不通,難于上青天的事。更不用談什么中小企業板塊,風險投資等,只是作花瓶可以,畢竟能得到這種條件是少之又少。企業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低于可比企業水平,往往就難予抗拒經營風險,短期償債能力偏低,可能也是有市場、有盈利,但無資金,只能是望市興嘆。雖然現在也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應該說是利好,可真正能靠到邊的有幾家呢?所以民企要發展起來,除了充分考慮市場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加上資金及管理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企業,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是也,這才是未雨綢繆,決勝千里的戰略。
規模擴張互不相關
任何世界500強企業都離不開戰略考慮,何謂戰略?那就是高瞻遠矚,通盤考慮運作。許多民企一旦有了一定積累就在利益的驅動下,追逐利潤最大化,到處投資,當然也無可厚非的事,也是規律的發展,可是往往缺乏戰略考慮,如何做好企業的潛能發展優勢互補、相關性等問題,可能考慮欠佳,往往出現規模一擴張就短命。中國有句老話:不熟不做,因為不同領域有不同的規則,要有不同的方式去進入,但不少民企老板往往沒有戰略考慮的習慣,只是憑有限的、局部的、短期的、市場信息,哪里好就投資哪里。沒有系統的考慮,但國外許多企業,就拿日本松下企業來說吧,它的產品是考慮到幾年甚至十年以后的市場發展變化,這說明戰略考慮的關鍵,所以作為中國民企必須注重市場調查分析,有戰略的思想,也可以聘請專門的市場調查機構為您投資之前作好充分的市場分析,做不到打沒有把握的戰,采取市場向前一體化向后一體化的方式進行規模擴張,可能會更合理安全一些。
當然,對民企投資在客觀上也存在不少不利的環境因素。首先有許多準入的條件限制,這就導致許多民企狹縫中施拳術難免投資失誤,成功突圍實屬幸運。而一段時期中溫州民企資本近3000億元人民幣無出路的現象,充分說明大市場環境的局限性,也因為這樣的條件限制,就顯得民企投資戰略分析之更為重要和必要。
以上民企的特征是有發展的合理性、必要性的,但也不能忽視這些特征也在導致企業發展停滯不前,甚至短命。因此,民企要發展,是要過好三道門檻:其一是市場,生存之門;其二是管理,長命之道;其三是文化,靈魂之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