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異地采訪環渤海組繼續前行。
3月3日,記者一行從山東煙臺出發,經過近7個小時渤海航行,到達遼寧大連。
認識一個城市從認識公交開始。公共交通作為服務型窗口行業,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形象,并且越來越成為顯示一個地方文明程度、城市功能的重要標志。創建于1909年的大連公交,距今有百年歷史,已然成為這座國際旅游城市的品牌。
流動的家:一路美景,一路溫馨
“一路美麗的景,一車溫馨的情;一首奉獻的歌,一道七彩的虹……大連公交是您流動的家,我們為您奉獻真情。”這是大連《公交之歌》中一段優美的抒情。記者雖只經過短暫的體驗,也能感受大連公交的經營理念和優秀的服務質量。
3日下午4點,記者從下榻的五一國際酒店乘上23路公交,目的地為市中心的清泥娃橋。
公交車上是自動投幣,沒有乘務員,記者上車注意到,司機要么輕聲招呼“你好”,要么微微點頭,讓上車的旅客倍感溫馨。車上配備GPS等先進設施,車廂非常干凈,玻璃和門框的宣傳標語也都充滿人情味。
到達目的地站后,記者步行返回,路過中山廣場時,適逢行車高峰,被堵在路邊四五分鐘。正焦急時,夾在車流中的公交車嘎然停住,司機揮手示意記者先行。
當地公交集團的李鑫介紹說,大連公交在創建“綠色公交、和諧公交、滿意公交”的前提下,經常性開展公交品牌線路和星級司機評比,每年在當地新聞媒體上,邀請普通市民參與公交誠信評價。
一元票價:出行更快捷、更安全、更愉悅
衡量一座城市公交的發達與否,有兩個關鍵指標:公交車萬人擁有率和市民出行分擔率。前一項,大連公交達到了每萬人24臺,超過了國標的18臺標準;后一項為45%,位于全國前列。
靠什么吸引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呢?記者轉了幾條大街,很難看到有自行車、摩托車之類的小車,這雖然與這里的丘陵地勢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公交的方便快捷。
大連的公交線路延伸到街頭巷尾。“小區新建一個,線路便新開一條。”李鑫說。
大連公交吸引市民還有一條秘訣,那就是低票價——在城區,無論乘坐多少公里,多少站點,都是一元票價。老人、軍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也享受優惠,學生IC卡打4折。
同時,還有每間隔500米密集而便利的站臺,“早4點,晚12點”的公交運營時間,這一切,都為市民提供了更快捷、更安全、更愉悅的出行。
排隊乘車:一道值得效仿的風景
“人們都排隊上公交。”臨海人蔡禮勝,是偉星集團大連分公司的經理,在這里生活6年多。初來大連時,這一情景讓他在驚訝之余,又十分贊嘆。
4日上午,記者乘采訪空隙時間,又特意乘了幾路公交,看到不管哪個站臺,無論旅客人數多少,大家都排隊上車。
“大爺,你的袋子丟了!”記者在大連中醫院站點,看到排在前面的一位老人在上車時,手里的一個塑料袋掉在了地上,排在他后面的一名婦女幫他撿起來,其余的人沒一個擠搶上來。
上了車以后,旁邊有好幾個學生模樣的乘客紛紛站起來,給這位老人讓座。“平時有不讓座的嗎?”記者悄悄問身邊一位戴眼鏡的年輕旅客,“眼鏡”用驚詫的語氣回答:“不讓?那多別扭!讓座已經是習慣了。”
對照臺州公交的現狀,雖然許多方面無法比擬,但記者想,慢慢學著進步,也應當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