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龔喜燕
今年3月,國務院的一紙批復,宣告義烏成為全國首個在縣級市設立的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烏傷大地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嬗變。
昨天上午,在義烏市委十二屆十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市政府第九次全體會議上,金華市委常委、義烏市委書記黃志平再次動員,深入剖析“義烏試點”帶來的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希望全市上下以百倍的努力和信心切實擔負起改革試點的歷史使命,探索新路、試出經驗,做到全國能借鑒、浙江能推廣。
黃志平提綱挈領地闡釋了“義烏試點”三年實施計劃的工作重點,簡稱為“1597”,即確立1種貿易方式,制定5項配套監管服務政策,打造9大發展平臺,完善7方面服務體系。
解讀 “1597”三年計劃 一種貿易方式:
義烏商品貿易“多品種、多批次、少批量,滿足定向采購和即興采購相結合的一站式服務需求,公司戶和個體戶并存”等特性,決定了必須要建立一種新型貿易方式。
“義烏試點”將根據義烏市場的特性,量身定制“市場采購”這一新型貿易方式,并配套與之相適應的監管政策,促進貿易便利化與規范化有機統一。
五項配套政策:
實施五項配套政策,就是探索制定與“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相適應的監管服務辦法。
海關———探索建立新型通關監管模式,在“管得住”的前提下,不斷促使出境物流“通得快”,提高通關效率。
檢驗檢疫———探索建立新型檢驗監管模式,對商品出口主體實行分類管理,實現質量可追溯、責任可追究。
稅務———針對市場采購出口特點,創新出口貨物稅收管理辦法和市場商戶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辦法。
外匯———創新“市場采購”下貿易出口外匯管理辦法,爭取實現貿易出口不核銷、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個人開立外匯結算賬戶、擴大或放開境外個人購物限額等。
工商———創新市場主體準入政策,完善境外常駐機構、境外個人開設經貿活動的便利化管理體制和配套政策,爭取賦予符合條件的外國人和涉外主體合法經營資格。
九大發展平臺:
打造九大發展平臺,就是構筑有利于實施“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的重要載體。
義烏商貿服務業集聚區———主要聚焦五大功能區建設:國際生產資料市場、國際電子商務城、國際國內物流園區、綜合保稅區和高端制造業、海量數據儲存與信息處理中心。
國家級小商品國際貿易區———重點爭取比照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其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爭取設立進口商品免稅區,積極開展進口商品免稅試點。
國家級會展平臺———爭取將義烏四大“國”字頭的展會列入國家有關部委重點支持展會,不斷擴大展會規模和提升辦展水平,力爭義博會達到1萬個國際標準展位。
境外經貿合作區———重點建設中國義烏(坦桑尼亞)經貿合作區,成為出口非洲、轉口歐美的重要貿易平臺。
義烏綜合保稅區———綜合保稅區是我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內陸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義烏將制定專項方案,盡早啟動申報工作。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爭取將義烏經濟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推進義烏工業園區建設,培育和集聚小商品制造領軍企業,力爭3年內形成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2家以上,超50億元企業5家以上。
“義烏港”———重點加強與寧波———舟山港等口岸港合作,爭取國際域名和口岸功能,努力建成具有始發港和目的港功能的“義烏港”。
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和綜合交通運輸平臺———著重加快國際、國內物流園區,鐵路、空港物流中心等場站建設,積極爭取將義烏納入國家相關物流規劃。
航空口岸———盡快實現航空口岸正式開放,培育更多地區和國際航線,建立便利的國際進出渠道。
七大服務體系:
完善七方面服務體系,就是創新有利于實施“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的體制機制。
構建品牌、質量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探索建立市場商品質量綜合治理機制和適應義烏市場商品特點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對市場出口商品實行分類、分段管理,形成質量監管、產品追溯、責任追究等全過程質量監管長效體系。
創新電子商務發展管理模式———建設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完善信用、交易、支付、登記、安全認證、投融資等支撐體系,促進無形、有形市場融合發展。
構建市場綜合服務體系———探索建立政府、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和貿易主體“四位一體”的進出口貿易監測預警體系,妥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和壁壘。
構筑優勢互補的區域協作體系———重點加強與周邊城市在市場、資源、勞動力等方面的互補合作;積極主動接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輻射;探索在國際生產資料市場內建設各省(區、市)的專館或專區。
構筑現代金融服務體系———集聚發展更多內外資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的地區總部、分公司,積極發展各類創投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積極推進資本項下跨境人民幣業務,使義烏成為區域性貨幣兌換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心。
建立與國際貿易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政府管理模式,加強仲裁、邊防、消防、港務、金融等機構監管服務能力建設。
完善城市綜合服務體系———探索建立境外人員管理的新型模式,加快發展與國際貿易相適應的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等事業。
新聞附件:
義烏下半年
要干的事還有不少
昨天舉行的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義烏市委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決定》,深入推進“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平安義烏”創建等載體,著力探索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和義烏特色的新型社會管理模式,爭取把義烏建成全國社會管理示范城市。
會上,義烏市領導黃志平、何美華還分別部署了下半年各項重點工作,要求以試點為契機、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為基礎,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確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標。
這些工作中,首先是抓好國際生產資料市場建設、招商和新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其次是用好土地和水資源,“以畝產論英雄”,原則上把成片土地供應給規模大、效益好的企業,開發區、工業園區等零星土地供應給規模以上企業;規下企業有潛力的,安排在工業大廈和標準廠房內。同時,探索建立嚴格的用地退出機制,對長期圈而不用的土地,將依法收回;非法轉讓、轉租的土地,要依法處理;對投資強度不夠的土地,要限期增加投入,以有效促進土地的集約利用。
下半年,義烏各項重點工程、新農村以及“十大民生實事”建設任務還很繁重。內陸口岸場站一期、義烏貨站至甬金高速徐村互通連接線、國際博覽中心廣場連接暨宗澤路改造等工程要確保在年內竣工投用;03省道和37省道改建、國際文化中心、浙大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等已開工項目要加快推進;義烏至武義公路、中心菜市場等工程要抓緊開工。
在新農村建設方面,要促進多村聯建集中安置,打造高品質的居住生活區;加快開展連線連片環境綜治和提升,推進森林村莊建設,努力形成美麗鄉村精品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