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4月18日訊 自古聞名的“好龍泉”,經過木頭經濟的輝煌,因為交通瓶頸制約,一度沉寂。
2006年底,麗龍高速公路打開龍泉山門,山外資金如潮涌來,龍泉連續四年拿下“招商引資項目數量、外方協議投資總額、實際利用市外資金”的3個“麗水第一”。
筑巢引鳳
區域中心城市揭開面紗
2006年,龍泉提出“到2011年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2010年,提前一年實現目標,達到108億元。
“回過頭來看,龍泉‘一心五點’工業格局的筑巢引鳳功不可沒。”龍泉市委書記趙建林說。
2006年高速公路開通前,龍泉工業產值低、規模小、布局散。在“接軌新高速,再造新龍泉”的引領下,龍泉迅速確立以浙江龍泉工業園區為中心,以安仁、查田、八都、上垟、-石為基本點的沿高速公路Y型“一心五點”工業發展格局。
在空間布局上,這個規劃性綱領直接推動了鄉鎮零星點狀式分布的工業企業向重點鎮、中心鎮、市區集中轉移。而在產業發展上“一園一主業”的模式開始形成:浙江龍泉工業園區以發展五金汽配和竹木精深加工產業為主,-石區塊發展不銹鋼,安仁做泵閥產業,查田專攻五金汽配,上垟和八都則分別發展青瓷和竹木加工業。
思路明確之后,為解決土地瓶頸,龍泉又把眼光投向了身邊的山地丘陵。五年來,龍泉市通過開發低丘緩坡新增工業用地8895畝,這一數字相當于此前幾十年龍泉全市工業用地總量的3倍多;“一心五點”工業園區實現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有了梧桐樹,自然引鳳來,龍泉漸成招商熱土,2006年以來,共引進落地項目289個,外方投資總額達到101.3億元,其中億元項目達到21個。
八方來客
一場正在展開的財富盛宴
路通了,心通了,來自各地的經濟主體開始從四面八方匯聚龍泉,盛裝趕赴這一場財富盛宴。
第一批到來的是龍泉回鄉創業大軍。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許多頭腦靈活的龍泉人遠走他鄉創業。據不完全統計,有5萬龍泉人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創辦企業2000多家,年產值100億元。
為此,以“5萬在外創業的龍泉人是龍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和寶貴財富”為“開篇辭”,2006年9月,龍泉市向在外的龍泉人發出誠摯邀請,啟動創業者“回歸工程”。在鄉情、親情、友情的感召下,一批批在外創業的龍泉人紛紛回鄉投資建廠。據龍泉市招商辦統計,在這五年引進的289個落地項目中,回鄉創業者占了一半以上。
第二批盛裝赴宴者則是來自于溫州的不銹鋼產業隊伍。
2007年,龍泉在-石整理出720畝的土地,目標鎖定為不銹鋼產業。而此時,由于土地資源供給和產品需求條件發生變化,溫州不銹鋼產業開始從龍灣地區轉移。龍泉抓住機會,圍繞產業招商,一口氣引進13家不銹鋼企業落戶。目前,從上游的穿孔、鍛打,到下游的拉管、拔絲,一條完整的不銹鋼產業鏈已在-石工業園初現雛形。
隨著外部資金、技術、項目、創業人才的大量涌入,從根本上改變了龍泉市域內部要素資源短缺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以五金汽配、竹木制品、青瓷寶劍、不銹鋼和農產品加工為主導的特色工業,以竹茶菌蔬為主導的現代農業,以商貿旅游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
以商招商
全民創業的快樂成長
好環境、好政策帶來了好發展。好發展既是示范標桿,還讓這些掘金成功的投資者主動變身為龍泉招商的主力軍之一。
2009年,龍泉市提出“內生型企業引進市外資金500萬元以上擴大生產的視同招商引資項目”,享受優惠政策。如今,龍泉招商已經初步實現了向靠產業、靠企業的轉變。
去年5月份,浙江蘭通空調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根平說服貿易伙伴天津申風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在蘭通公司內新上一條年產40萬套汽車散熱器生產線項目,投資額達到3000萬元。
按照龍泉有關政策規定,該項目投產后,蘭通公司可以前一年指標為基數,享受3年內實際上交的所得稅和增值稅增加額地方預留部分的50%獎勵。企業既可以實現借力發展,擴大規模,又能享受優惠政策。
除蘭通公司外,金利銅業、鳳陽山食品、正達鐵件、匯特木業等企業都先后與貿易伙伴合作,引進了一大批項目。
非常難得的是,在這場“以商招商”的大合唱中,龍泉的內生支柱產業同樣得到快速發展,實現了全民創業的快樂成長。
從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間,龍泉五金汽配產業以每年38%的增長速度,完成了從10億元產值到超過50億元的跨越。為此,在迎來“中國汽車空調制造基地”名號的一年后,2010年,這個產業被列入全省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
與此同時,據龍泉市工商局統計,從2006年到2010年五年間,龍泉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等工商注冊登記達到6414個,直接形成了現在“企業家創大業、能人創新業、農戶創家業、干部創事業”的全民創業新局面。(麗水日報)